首页
>
亳州妇女网 >
女主角
在希望的田野上领舞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工网 | 作者:刘蕾蕾 杨洋 杨寅颖 胡杏扣
日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镇职工之家舞蹈房内,不时传出欢快的音乐旋律和清脆的莲湘声响,这是楼王镇职工莲湘表演队的队员们在跟随镇文化站站长王会,学习传统打莲湘技艺。她们全神贯注、翩翩起舞,时而杂打、时而对打、时而拖打,舞出了精气神,跳出了幸福感。
打莲湘是楼王人已传承数百年的一项民间文化技艺。王会则是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莲湘代表性传承人,她勇于担当,组建楼王镇职工莲湘表演队,组织镇村妇女学打莲湘,她倾注心血与汗水,坚持将教授楼王莲湘舞当作开展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粒“种子”,播撒车间班组、村口场头,让传统打莲湘在水乡千年古镇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998年,王会从盐城鲁迅艺术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楼王镇文化站,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25年来,她始终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坚持刻苦学习、勤奋练功,创新开展各项群文活动,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文化惠民活动。任镇文化站长以来,她集编、导、演和主持于一身,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老百姓演身边人、讲身边事,寓教于乐、以文化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不懈下乡送文化的同时,她无怨无悔“种”文化,精心组织村居、厂企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悉心辅导文艺节目排练,把欢歌笑语送到千家万户。她多次被市、区表彰为“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还荣获了省“优秀文化站长”称号。
“我生在楼王,长在楼王。小时候看了十几年打莲湘,非常喜爱打莲湘技艺,所以打了半辈子莲湘,至今乐此不疲。”说起自己与楼王莲湘的故事,王会娓娓道来。为了提高打莲湘技艺,她多次赴南京、苏州、扬州和安徽凤城等地学习取经,回来后潜心钻研。她在楼王莲湘传统打法与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有机融入了现代舞蹈、音乐、体育、表演等元素,将传统打莲湘与现代广场舞融为一体,编排了一系列颇具水乡特色的莲湘舞,为传统楼王莲湘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2004年,她编导的《楼王莲湘》在江苏省全民健身新优项目展示活动中获评“体育健身新优项目创编奖”;2009年,她再次编导的《楼王莲湘》,荣获江苏省全民健身项目展示活动和全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三等奖。2010年12月2日,楼王莲湘跻身盐城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会带领全镇妇女打莲湘的劲头更足了,决心要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擦亮这张“水乡文化名片”。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喜爱非遗打莲湘,在全镇推广和普及莲湘舞,王会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镇职工之家和文化站为载体,不断加大莲湘舞编排创新和骨干培训力度,让楼王莲湘舞的动作更加丰富活泼,技艺不断提升与发展。截至目前,该镇拥有莲湘队20支,辖区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将学打莲湘作为一项特色传统文化纳入课堂教学。楼王镇职工莲湘表扬队多次代表盐城市参加全省比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2016年,她编导的《莲湘情》,获得“文化遗产日”江苏省主题活动暨苏皖莲湘舞邀请赛三等奖;2017年,她编导的《农家就爱打莲湘》,夺得“张浦杯”全省莲湘舞邀请赛银奖第一名。多年来,楼王莲湘作为一个特色节目,经常登上市、区文艺表演舞台,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
25年莲湘情痴心不改,25年“种”文化无怨无悔。这25年来,王会教过的“学生”已有一万多人。如今,可容纳150人的镇职工之家舞蹈房内,每天都能看到王会和队员们挥动莲湘载歌载舞的身姿。集镇上的退休干部、职工和居民成为这里的常客,他们既是楼王莲湘舞蹈队的“铁杆粉丝”,更是广场莲湘舞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楼王莲湘舞已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王会获得江苏省首批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优秀文艺骨干”称号;2017年,她被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教育局等8个部门联合表彰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面对鲜花和掌声,王会没有陶醉,而是扬鞭策马勇向前。她深知,一枝莲湘、百年传承,以文化人、任重道远。她表示,将持续带领楼王莲湘表演队的姐妹们在传播文明,推动乡村振兴上领舞。
(江苏工人报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杨洋 杨寅颖 胡杏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