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亳州妇女网 >
女主角
重庆忠县秦淑英:因为真爱 所以坚守
标签:女主角 | 来源:中国妇女报官方客户端 | 作者:任然 李伟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李伟
“县妇联表彰为最美家庭,确实不敢当,但我很高兴,这是我们全村女人的荣誉和骄傲,为了服侍(照顾)他,我没有去县城领奖。”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不,我不是那种人,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照顾好他,不离开这个土生土长的山沟沟。”
家住重庆市忠县洋渡镇大关村四组的秦淑英推着轮椅上的丈夫,在林间漫步中讲述起爱的故事。这是他们夫妻俩的规定动作,每天都要行走在这段便民道路上看看风景、透透空气、说说心里话。
15年来,秦淑英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瘫痪的丈夫,用满腔的真情演绎着真善美的内涵,用执着的信念向世人传递着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

飞来横祸 “硬汉”致残
2007年11月27日深夜圆钟,在浙江省永康市上班的秦淑英夫妇加班后急急忙忙往住处赶,漆黑的道路上寂静得让人毛骨悚然。就在夫妻俩摆龙门阵回忆青春生活时,一速强光一闪而过,巨大的声响打破了山野宁静……等秦淑英慢慢苏醒过来,不省人事的邓明华却躺在血泊里没有半点儿动弹。心急如焚的秦淑英大声呼救,背着丈夫沿路奔跑,大约二十几分钟后才遇到一位好心司机停车救助。
“也许你的丈夫会永远站立不起来啦,你做好心里准备吧……”在邓明华被送到永康市某家医院抢救时,主治医生的一席话让秦淑英一下子瘫软在地,不知如何是好?
“死猫将就活猫医,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她强忍泪水。经过八个月的治疗与康复,虽然保住了丈夫的性命,却落下终身瘫痪和间歇性精神障碍。
车祸发生后,让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瞬间陷入绝境之中。“当时没有监控,我又没有读过书,驾驶员逃跑了。为了救命,花费了住院治疗费20多万元,当时工厂慰问只有1万多块……”说起这些,秦淑英眼角瞬间湿润起来。
相濡以沫 悉心照料
“轮椅就像是个系牛墩儿,他整天被拴在房间里,电视就是他的全部。他神经不做主时,常常大喊大骂。我不跟他一样,换个人也许会比他更老火儿。”秦淑英的一番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邓明华瘫痪在床后,不仅大小便失禁,而且出现了褥疮。为护理好丈夫,秦淑英学会了残疾人护理知识和康复技能。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秦淑英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给丈夫擦洗身子、更换衣服、端水刷牙洗脸、消毒换药、做早饭,安顿好丈夫后再下地劳动。“做好丈夫的保暖保健工作最重要,要是凉胃拉肚子的话,每天换洗衣裤十来次。不然的话,整个屋子就会臭气熏天,有哪个还敢进这个家哟。”
谈及妻子这些年所付出的艰辛和困苦,丈夫邓明华断断续续地说:“面对我这个残废人,媳妇好得很,对我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我也不知道说啥子才好。将来,肯定是我先死。现在,我就教育儿女好好工作、善待父母、孝顺妈妈,好人有福报。我是爱吵闹,有时还恶狠狠的、凶巴巴的。要是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
建档立卡 八方相助
在医疗康复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下,秦淑英领着残疾丈夫回到老家过日子。2000年,她们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粗粮饭、穿的是缝补衣,每次出行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去村委会办事走路一小时,到场镇还得再要一个多小时。家里的儿女还得上学读书,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穷巴巴的,时常是有了上顿没有下顿。
2015年秋,扶贫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秦淑英家庭早已债台高筑的实际情况,及时按照程序将其纳入建卡贫困户管理。从此,秦淑英家中就多了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帮扶责任人,党的各项温暖也逐渐汇聚到那里。村干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经常到她家中帮忙,远道而来的爱心志愿者也时常出现。
2016年深秋,在党政救助、助残补助下,秦淑英利用勤俭创收的结余,还清了贷款。
2017年夏天,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和助残政策的全面落实,鉴于邓明华居住在D级危房,助残补助的一万五,帮助邓明华修建安居房。为儿女着想的秦淑英再次借款十来万,修建了占地80平方米的两层框架现浇房屋。
2019年初春,残疾人邓明华获得家庭医疗签约服务。从此,秦淑英家里又增加了几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家医团队。村医张明江就经常义务给夫妻俩看病打针、检查身体、宣讲保健常识和捐赠常备药品。
据张医生介绍:十几年前,没有哪个医生愿意去秦淑英家里看病,那时爬坡上坎至少一个多小时;五六年前,村民开山修路,一条土路坑坑洼洼,骑摩托车总是“左摇右摆”“跳上跳下”的,稍不留神就要“翻跟斗”;如今,水泥路硬化到家门口,从村卫生室开车五六分钟就到了。现在,患有慢病的秦淑英和残疾人邓明华基本医疗更有保障,生命健康更有尊严。
面对硬化后的泥水公路,秦淑英更是笑逐颜开。她说:“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多、落实好,路通百通、路好百好、路顺百顺,邓明华能够去赶场啦,到镇上、县城办事不再是难事。微型超市下村来,大山里的农家土特产卖得出去,足不出户能够买到好东西。”

辛勤劳作 脱贫致富
“仅凭助残救助过日子是不够的,幸福生活还得有志气、靠勤劳的双手和善良的言行”。文化不多的秦淑英如是说道。
秦淑英独自撑起了整个家。自从丈夫丧失劳动力之后,她就拜师邻居学犁田种地,多年坚持栽种水稻、玉米、种植时令蔬菜和经济农作物,达到了“仓库有粮心中不慌”的美好生活目标。
除种植业外,秦淑英还大力发展养殖业。她家饲养了四头猪、喂养了两头牛、两个牛犊儿、放养了一群山地鸡。秦淑英屈指而算:四头猪留一个过年,三头肥猪九千多,两头小牛崽儿七千多,土鸡两千多,花生高粱辣椒等可以换点零花钱。利用空闲时间,秦淑英还要去采摘野药材卖点儿小钱。在万州安家的女儿给父母添置了热水壶、洗衣机、电冰箱和大彩电等常用家电,逢年过节还有送钱给物;远在他乡上班的儿子也毫不例外。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日益衰老的秦淑英更是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如今,她带着红袖章、拿着小喇叭、斜挎着砍刀,整天出没在大山深处、交叉路口。“森林防火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是我的义务,捡拾河流垃圾是我的意愿,林木防病虫是我的职责……我要当好森林生态第一知情人,要让山更绿、水更青,家更美、人更健。”说起这些,秦淑英显得特别自信。

为爱坚守 风雨同舟
几十年如一日,秦淑英深爱着大山、丈夫、儿女和公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言行,为爱坚守、风雨同舟的品格,无我付出、只求圆满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陪伴才是最长的告白。“辛苦命不苦、心甜命更甜,有爱就有家。不管以后的日子将会发生什么,我将坚守爱心,保护好我家明华。”面对日益美好新的生活,秦淑英在爱的路上也必将走得更加坚实、更加长久、更加幸福。
评论